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物联网+安防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深度应用

编辑:1号社区 时间:2019-05-31 15:51

   

  为有效应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物联网+安防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深度应用
  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在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上,积极开展“百局千所”立体化治安示范单位创建行动,加快推进平安广东的建设,提出了基于视频大数据技术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思路。借助互联网+模式,结合创新的人脸识别技术与车辆识别技术,为公安与社会民众提供互联网+门禁、互联网+车辆、互联网+车管等多种应用新模式,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对可疑行为、犯罪行为的预判预警能力以及对各类事件的快速响应水平。
  1.通过物联网感知数据采集,建设多源大数据汇聚云平台
  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模式,采集社区出入口人脸大数据,扩展人脸信息采集范围,以更精准的分析人员活动轨迹、同伙、出行习惯等;通过 “互联网+停车点”模式,扩展车辆信息采集手段,全面采集静态卡口包括社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维修点等车辆数据,包括车牌、车型、颜色、车标等信息,以更精准的分析车辆的轨迹;构建一张智能感知网,形成多源社会资源大数据采集,建设多源大数据汇聚云平台。
  2.基于视频处理技术,构建 “视频云+”大数据平台
  基于云计算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编程模型、大规模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绿色节能技术最为关键,构建基础的云计算平台,提供海量的大数据计算能力;基于视频智能化处理技术,提供海量视频结构化处理、智能分析处理和人脸识别比对等平台级计算能力和动态扩展的智能分析服务。海量视频结构化处理能力,从视频中提取活动目标的特征信息、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等结构化信息,并将提取到的结构化数据做视频云存储;视频智能分析处理能力,获得视频中的运动目标信息,提取语义级别的事件信息;人脸识别比对能力,将接收到的人脸图片和布控的人脸库人脸图片进行实时比对识别,对发现的嫌疑人实现提前预警。
  3.基于大数据平台,提供立体化治安防控和惠民应用
  以“数据文化”理念为导向,推进警务信息关联共享,基于以视频为主的多源物联感知数据采集汇聚,并联动公安网上业务稽查布控系统、视综系统、警综系统、车管驾系统、情报系统等的数据(如人口库、车辆登记库、盗抢车辆库、前科犯罪人员库等),进行车辆、人员、案件、电磁轨迹及社会资源数据的关联串并和碰撞比对,对高危人员、车辆进行深度数据挖据,进一步放大和倍增数据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实现社会治安的精准管控和精细治理。
  社区立体感知:动态、实时的源头数据是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支撑。在人、车的活动空间(社区、道路、社会面等)通过新建、接入各种智能型感知装备(视频监控、车辆卡口、电子警察、人脸卡口社区视频监控、WiFi热点),自动采集人、车、电子轨迹信息,加大公安业务数据、社会资源数据、互联网数据整合。
  社区防控资源库:对于公安关注的对象形成防控目标大数据资源库。人员大数据汇聚了社区出入口、社会面出入口采集的人脸信息;车辆大数据汇聚了卡口、电子警察、虚拟卡口、停车场卡口的车辆信息。
  防控云平台:在社会资源网上构建社会资源公有云平台,接入社会资源(视频录像、门禁刷卡、社区抓拍人脸、停车场车辆、电子轨迹、及其他信息);在视频专网上构建视频云+平台,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框架,实现快速的视频结构化处理、图片分析、人脸比对等服务,为上层应用提供弹性分配的云计算、云存储资源。
  社区防控大数据综合应用:将立体化治安防控与精准打击有机集合,实兵巡逻、视频监控、情报研判、指挥调度、人车布控相互结合,情报与指挥联动;提供多种技战法(落脚地分析、团伙分析、以图搜图等)为公安各警种提供实战应用,达到信息惠警的目的;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市民提供交通拥堵信息、治安公告、车管业务办理、户政业务办理、疑情上报等便民服务。
  作者:刘弘胤  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