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就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以及《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启动和推动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至今,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超500个。
据统计,我国社区年均总体消费需求为13万亿元,社区商业目前的价值超过5万亿元。
什么样的社区才是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智慧社区提供各种运营模式、系统和产品,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可持续性,为其居民、经济以及社区赖以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带来利益。从功能上讲,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管理、智慧养老服务、社区生态服务以及社区金融等等。
随着社区O2O模式的成熟运营和普及,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社区消费占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以此计算,社区消费市场规模保守估计为12万亿。按照规划到2020年50%的社区实现智慧化,其带动的产值是不可估量的。这也让众多大企业看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带来的新机遇。
怎样建设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建设在于社区生态的构建以及社区内信息化管理模式和运营之道。
智慧物业管理平台
智慧物业平台是给物业公司提供的基于PC段和移动端(“物业+”APP)的一整套物业管理系统,物业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在同一软件后台对小区所有安防智能硬件产品(门禁、车场、梯控、监控、对讲、停车管理机器人、巡更等)的管理、授权及查阅以及与业主之间的工作沟通交流(通知公告、投诉保修、催缴及收费管理等)操作管理。
智能家居开放平台
1号物联是一个稳定、领先实现跨产品、跨品牌的互联互通的智能产品控制系统平台。它兼容WiFi、ZigBee、Z-WAVE等到想通讯技术协议。包括智能灯光、智能门窗、智能影音、智能门锁、智能安防、智能睡眠监测、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社区联动等八大系统及配套智能产品。
智慧生活服务平台
“1号社区”APP作为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载体,主要分为三大版块包括小区、我家、生活,目的是让业主享受到用科技创造的智慧生活;
“小区”版块囊括了社区的物联网服务,让业主在享受智慧物联的同时,享受安全的智慧生活;
“我家”版块提供的是一个智慧家庭服务,帮助业主开启智慧家庭,享受科技的智慧生活;
“生活”版块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基础,以“所见即所想”为理念,为业主带来便捷的智慧生活。
社区智能化
应用先进的硬件设备来进行社区安防和管家服务,通过“平台+硬件+运营”的软硬件相结合理念,涵盖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社区门禁、社区电梯控制、社区监控、社区通讯等,小到家居设备、安全警报、居家医疗设备等,均可通过硬件设备将大数据收集传输备份至云端数据库,通过平台整合分析可在线监控社区安全、接受社区需求、提供社区服务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业主满意度。
智慧养老
老龄化趋势是现今面临的首要社会难题,未富先老现象已成社会常态,加之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仍是养老的普遍选择。然而“养老不离家”能够使老人获得更多幸福感,但在居家照料方面,却存在极大的难题:子女没时间,老人又不能自我完成照顾。于是我国提出了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解决方案。智慧社区联合周边商家构建三公里生活圈,为社区内需要照料的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例如保姆、月嫂、送餐、陪护、上门推拿等等,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居家照料服务。从而实现社区构建智慧化商业生态圈,联合周边商家、机构为社区提供服务,实现增值运营。
社区金融
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着大量的金融需求,例如智慧社区的水、电、燃气、物业费等的统一收缴;三公里生活圈的小额消费与结算;居民足不出户的网购与理财的需要等。与此同时,为更好的将社区周边的商圈与社区居民金融服务更好的融合,社区可利用自身的金融平台作用,将周边大型商超、门市、美容美发、洗衣洗车等衣食住行各类消费商户进行整合,提供给居民更加便捷、优惠的社区环境。通过整合社区的人流、资金流,全面发展社区周边经济,建立更加完善的社区金融生态链。
社区金融有效整合了银行、开发商及社区业主的供给及需求,能够提供全功能的金融业务并满足其在金融方面的需求。就目前市场的发展来看,社区金融所包含的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代理各种便民服务,如代收水电费、电话费、代理非税收收入、代缴交通罚款等;二是,开发销售理财、保险产品;三是,进社区开展金融知识与服务讲座;四是,涉足电商构建社区内全渠道的电子服务网络。
未来,智慧社区将变成一个生态体系,包括基础的通信传输等等,从解决居民日常物业问题,到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问题,再到社区O2O模式的打造,最终形成一个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