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系统架构

编辑:1号社区 时间:2018-09-26 14:49

   

  在智慧城市日益兴起的背景下,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区建设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便捷、舒适、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新模式,国内外发达地区都开展了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尝试,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好四大原则,搭建四大架构,完善四大保障体系。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系统架构
  先谈智慧社区建设的系统架构。就目前来看,一个完整的“智慧社区”架构,应由智慧人群、基础平台层、功能应用层和决策管理层四个层面组成。
  智慧人群
  智慧人群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确保智慧社区生命力的必要前提。从宏观上看,智慧人群包括三方面:即全社会对智慧社区广泛的认知,智慧社区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撑,社区人群具有高水平的信息知识获取利用能力。从微观上看,就是社区居民都能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的使用技能,能够通过智慧应用获取相应服务。这就需要在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智慧人群的构建,居民的智慧程度是决定智慧社区高度的根本性因素。
  基础平台层
  基础平台层是智慧社区信息采集、处理和交互传输中心,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信息采集终端、宽带网络、网络信息集成平台、网络数据中心等构成。信息采集终端将人、物、事第一手信息采集汇总;宽带网络犹如“高速公路”,始社区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道;网络信息集成平台就是人与信息的“对话窗口”;而网络数据中心就是“信息仓库”,它保存了社区地理、人口信息、公共设施、商务信息、环保信息、安全监控、物业管理等基于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智慧社区服务重要内容的基础数据。基础平台层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整合。
  功能应用层
  功能应用层是智慧社区最关键的部分,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只有通过功能应用层的各个模块才能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应用优势,最终服务于社区居民。功能应用模块可以有效兼顾社区服务的普惠性和居民需求的个性化,实现服务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功能应用模块必须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而开发建设,而非为了赶时髦而盲目使用高科技。总之,智慧社区建设,不应是周而全的样板化建设,而应是自助餐式的按需建设,只有以居民需求为支撑,才能维持智慧社区建设运行的长效性。
  决策管理层
  智慧社区建设离不开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因为智慧社区建设无法通过居民自发来实现,虽然企业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从直接的推动力和实际能力上看,政府无疑将承担起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重任,无论从意愿上还是从能力上,至少在现阶段,只有政府能够扮演好这一角色。二是维持智慧社区常态化运行。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使社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社区的运营成本,并不断根据居民需求的变化来完善各项服务,最终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