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智能硬件安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目前智能硬件总出货量非常大,但是针对智能硬件安全的支出量却非常小,在2017年,全球在相关方面的支出是3.48亿美元,2018年预计会有5.47亿美元。可以看出,数字虽然非常小,但是增长率较高,这也反映了业界对于智能硬件关注越来越强烈。
在此之上,白皮书进一步为智能硬件产业安全提出应对策略。首先是建立智能硬件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联动机制,政府可以制定响应机制政策,向社会公布安全风险,以及漏洞预警,企业可以上报安全风险,提供漏洞修复和风险评估。
其次,设立智能硬件安全等级体系,目前重点领域主要是包括行业应用和个人消费,针对个人消费,比如手表手环可能安全要求比较低,但是行业应用,像能源、交通等。
第三是以安全标准带动产品安全认证机制建立,智能硬件安全较于传统手机和其他信息产业安全,它是云管端安全都涉及到的,我们前期也做了一些工作,希望和业界专家一起推动,不断完善智能硬件安全系列标准,以及依据我们安全标准,进行一些安全方面的评测。
第四,希望各方规范研发管理流程,研发生产安全合规。在开发过程中,引入安全开发生命周期,结合企业级安全需求和自身项目,来开发流程,控制项目整体安全风险。这个主要是针对企业方面,我们希望企业能够定期评审保密协议中的数据安全相关要求,以及希望企业能够遵循一些隐私保护政策。
第五,强化法律监督,提高安全意识。国家已经出台了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有法可依,同时业界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开发人员,或者其他从业者,希望大家能够提高风险意识,为智能硬件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了解更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项目信息可见:1号社区www.yihaoshequ.net
上一篇:2018中国安防趋势十大看点
下一篇:AI发展将快速改变安防的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