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1日开幕的云栖大会上,备受关注的杭州“城市大脑”在运行一年后交出了答卷,实现了对城市电子公共设施的高效调配。而“城市大脑”在杭州的试点成功以及向其他城市的加速复制有望加快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上,自从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各地建设热情就不断高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7%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智慧城市计划,前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签约311个城市,重点项目签约总量超过4000个。
智慧城市产业是建立在智慧的发现、创造、运用、消费基础上,以大数据及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的一类产业形态。
当前,全球智慧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涉及领域日益广泛。根据领域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智慧城市产业概括为“一核四业”。“一核”即大数据产业,“四业”分别为基础智慧产业、智慧产品制造业、智慧服务业和提升型智慧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链中的机会亦是多多,整个市场规模巨大。
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面对智慧产业市场庞大的蛋糕,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从各自优势领域切入智慧产业,积极抢占市场,三大运营商以及众多IT巨头就已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举例来看,三大运营商近年来已累计和超过300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协议,蚂蚁金服则与全国25个省(市、区)政府352个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出了政务办事、医疗服务、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零壹互联更是落地240多个城市,建设超过2000个智慧社区样板小区加快智慧城市布局。
了解更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项目信息可见:1号社区www.yihaosheq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