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三大城市目标,是我国政府在城市领域实施的重大创新。历经五年的努力,中国从学习了解国外做法到一跃成为世界创建智慧城市的大国、世界智慧城市创新的主试验场和世界规模最大的智慧城市产能市场,得到美国、新加坡、欧盟和金砖成员四国等的高度关注。
物联网激活智慧城市发展
2016年4月,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指出实施“物联网+”城市计划,打造若干“智创空间”、“智创园区”。
2016年4月,《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草案文本》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技术,快速向标准化、行业性推进。在超过20亿m2的既有建筑改造和新建建筑市场中,强化智慧技术的应用,服务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和居住舒适性的需要。
物联网+和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借鉴“互联网+”的思维,将“智慧城市+”,进行了充分地情景反演,有机地将智慧城市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国家政策进行了链接,激活了智慧城市的生命力。
智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与生态文明、规划协同创新
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治理创新的关键理念与重要技术支撑,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平台,有助于实现城市规划的方法创新和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智慧城市战略的推进,必须加强与城市规划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创新,促进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与城镇功能提升的有机融合和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端的有效实现。
生态文明制度、支撑体系和实现路径的研究是我国城市生态学当前发展的核心。基于生态代谢原理的城市永续资源能源科学体系的研究应用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智慧城市应有效缓解直至解决“城市病”。依托大数据科学治堵,避免大数据给城市交通“添堵”。 智慧城市为此要积极提供方法和工具,并开发有效的管控平台。
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是基础
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贵阳大数据峰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和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信息与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是推动信息化社会、智慧城市和数据经济的关键性动力。世界正在进入“大数据经济”,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数据量在2020年之前会增长50倍。
据统计,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2.4万亿,埃森哲指出2020年数字经济将贡献中国3.5万亿GDP。当前的数字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粗放性,智慧城市建设应催生出智慧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优质形态。即,信息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三基”融合改造和建设,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和公共品,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打造智慧城市创新平台群,扶持智慧经济与三次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快速将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衔接和跨界创新。通过发展智慧经济,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
了解更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项目信息可见:1号社区www.yihaosheq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