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中国人工智能商业化还需多久?如何落地?

编辑:1号社区 时间:2017-08-28 15:07

   

在此前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报告中似乎能找到答案,报告指出,虽然目前中国AI企业增势并不明朗,但根据行业发展周期来计算,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会在2018年回暖,新增公司数量会上扬到30家以上,预期融资累计量将会达到900-1000亿人民币。

中国人工智能商业化还需多久?如何落地?

日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的颁发,确立了“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规划》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系统布局,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

这样看来,到2025年,人工智能的部分应用领域将实现商业化运作,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总体应用将实现更为广泛的商用。由此看来,人工智能商业化已经处于阵痛期,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运作,产业化运营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据统计,目前覆盖全球的62个国家的近千家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仅仅包含语音识别、手势控制、虚拟私人助手、语音翻译、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汽车等十余个产业。由此可见,整个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还是比较狭窄、狭隘的。

就目前应用领域来讲,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自动程序设计、航天应用、庞大的信息处理、储存与管理、执行化合生命体无法执行的或复杂或规模庞大的任务等方面。比如,人脸识别技术现在开始逐步应用,并且主要运用在安防领域,尤其是。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做了一些尝试,但其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有待拓展的。

而在大量的线下实体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因为在这些行业里面,数据往往都是很少量的,没有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没有大量数据的支撑,就很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应用。然而,没有应用场景支持的人工智能终究还是空中楼阁。

人工智能技术只有真正落地,有商业场景应用才具有生命力。

当然,人工智能的商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企业把人工智能真正地应用到商业环境里面去。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技术支撑不断发展,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应用到更多的产业领域,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广大的市场需求又反过来驱动支撑技术,从而带动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号社区就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整套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前端社区安防硬件(云门禁、云车场、云可视对讲、智慧门、梯控等)将社区内安防硬件全囊括,后端各方平台(社区物联网平台、智慧物业平台、电子政务平台以及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而目前,零壹已经有了超过200家城市合伙人,覆盖全国大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