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份,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智能安防将作为人工智能产品创新的重点应用推广领域。《方案》提出,实施智能安防推广工程,鼓励安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集成图像与视频精准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编码识别等多种技术的智能安防产品,推动安防产品的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
《方案》的发布,为AI在安防行业的深度应用提供了政策性的引导和支持,将原先由部分企业主导的安防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催生成了产业共识,也将加快安防智能化发展的速度。
AI加持下的智能安防效能表现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安防领域目标识别、物体检测、场景分割、信息提取标签化、数据检索等各项技术应用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相比于传统智能带来的应用效果,AI深度智能的效能提升尤为显著,具体表现在:
准确率更高。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的深度智能设备,可以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具有高阶语义、表达能力强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使得分类效果更好,从而使得识别分类对象的准确率更高,也就是说:深度学习让智能有了质的飞跃;
环境适应性更强。同样是环境特征的提炼,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行提取更丰富、更适合的特征参数,从而达到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这就意味着,深度学习的产品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环境当中;
识别种类更丰富。理论上只要有足够多的样本进行训练,深度学习能够实现比较精准的目标分类识别,自主特征识别的特点,又让深度学习特别适用于抽象、复杂的关于人的特征、行为的分析领域。
安防恰好具有数据可得性高、数据层次丰富的特征,如今安防监控领域已进入数据“大爆炸”的时代,面对井喷式增长的视频监控数据量,只停留在浅层次分析识别的传统智能算法,已无法满足深层次数据价值挖掘的需求。因此,AI在安防行业的落地水到渠成。
人工智能的逐渐落地,正推动着主动安防理念的一步步深化,“AI+安防”充满诸多想象,也正给人们带来一个更加“聪明”的安全时代。
文章来源:安防知识网